实寒和虚寒可从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原则等方面判断。
1. 病因:实寒多因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寒邪直中脏腑经络,使体内阴寒过盛所致;虚寒则是由于人体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虚寒内生引起。
2. 症状:实寒症状表现较为剧烈,如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局部冷痛拒按等;虚寒常见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腹痛喜温喜按等,症状相对较缓且多为全身性虚象。
3. 舌象:实寒者舌质多正常或稍暗,苔白厚而润滑;虚寒者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润。
4. 脉象:实寒脉象多见紧脉,脉来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虚寒脉象多为沉迟无力,脉位深沉,脉率迟缓,搏动力量弱。
5. 治疗原则:实寒治疗以温散实寒之邪为主,采用辛温散寒的药物,驱散寒邪,使寒去而病愈;虚寒治疗着重温补阳气,通过使用温阳益气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改善虚寒状态。
在判断实寒和虚寒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不能仅凭单一症状就下结论,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疾病表现往往错综复杂。若对自身身体状况存在疑虑,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辨证论治,从而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