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手术治疗等。
1. 保守观察:对于一些骨折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移位且对周围组织没有造成严重影响的额骨骨折,可采取保守观察的方式。因为这类骨折有自行愈合的可能,通过定期复查,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若没有出现异常变化,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可逐渐使骨折处愈合。在此期间,患者需多休息,避免受伤部位再次受到外力撞击。
2. 药物治疗:可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骨肽片等药物。接骨七厘片能活血化瘀、接骨止痛,有助于促进额骨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伤科接骨片能消肿止痛、舒筋壮骨,可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和肿胀,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骨肽片能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对额骨骨折的修复有积极作用,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
3. 物理治疗: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手段,可改善额骨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热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多营养物质;红外线照射可深入组织,促进细胞代谢,加快骨折处的修复;超声波治疗能刺激骨折部位的细胞活性,促进骨痂生长,从而帮助额骨骨折更好地愈合。
4. 牵引治疗:对于有轻度移位的额骨骨折,可采用牵引治疗。通过适当的牵引力量,将移位的骨折断端逐渐复位到接近正常的位置,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解剖条件。牵引过程中,能纠正骨折断端的重叠、成角等移位情况,使骨折部位在正确的位置上开始愈合,有助于恢复额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5. 手术治疗:当额骨骨折移位明显、对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造成压迫,或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直接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断端牢固固定,使骨折在稳定的环境下愈合。同时,手术还能及时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为骨折愈合提供营养支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防止影响骨折愈合进程。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