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主要有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栓塞现象、全身症状等。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呈持续性低热,也可呈间歇性高热,体温波动在 38℃ - 40℃ 等。
心脏杂音:原有心脏杂音可因瓣膜赘生物而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性质改变等。
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包括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 斑、Osler 结节、Janeway 损害等。瘀点常见于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等;指趾甲下线状出血,初起为红线状,以后逐渐变宽,呈紫褐色;Roth 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Osler 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Janeway 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 1 - 4mm 无痛性出血红斑。
栓塞现象: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如脑、肾、脾、冠状动脉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脑栓塞可导致偏瘫、失语等;肾栓塞可出现腰痛、血尿等;脾栓塞可引起左上腹疼痛等;冠状动脉栓塞可导致心肌梗死等。
全身症状:患者可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杵状指等。
注意事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