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主要诊治胃、小肠、大肠、肛管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如阑尾炎、疝气、胃癌、结直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
1.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主要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发病初期疼痛多在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体格检查时右下腹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反跳痛和肌紧张。治疗方式根据病情轻重,轻者可保守治疗,使用抗生素抗感染,重者需手术切除阑尾。
2. 疝气: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可选择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
3.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可出现上腹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4. 结直肠癌: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还可有腹痛、便血、腹部肿块等表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放疗等。
5.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发育不良,导致病变肠段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主要表现为顽固型便秘、腹胀,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治疗多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一旦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后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