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甲肝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甲肝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持续30天。在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繁殖,导致肝细胞受损。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随后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
对于甲肝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学检查等。一旦确诊为甲肝,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内恢复健康,且预后良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甲肝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同时,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管,防止食品被污染,也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出现疑似甲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