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常见的疾病有消化系统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胆结石、炎症性肠病等。
1. 消化系统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患者常出现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腹痛特点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以下腹部和左下腹较为常见,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
3. 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慢性胆囊炎患者常感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4.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结石刺激胆囊或胆管黏膜,可引发慢性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疼痛部位主要在右上腹,也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有时还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
5.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腹痛多为痉挛性疼痛,部位因病变部位而异,还可能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出现慢性腹痛症状时,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若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