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核磁共振CMR主要用于心肌功能评估、心肌缺血检测、心肌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分析、心脏肿瘤筛查等,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精准信息。
1. 心肌功能评估: 心脏核磁共振可清晰显示心脏各腔室大小、心室壁厚度及运动状态,定量分析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计算射血分数EF值,对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2. 心肌缺血检测: 通过负荷心肌灌注成像和延迟钆增强技术,CMR能识别心肌缺血区域及瘢痕组织,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程度,辅助制定血运重建或药物治疗方案。
3. 心肌炎诊断: CMR对心肌水肿、充血和坏死高度敏感,结合T1、T2加权成像及延迟强化表现,可无创诊断急性或慢性心肌炎,区分炎症活动期与纤维化改变。
4. 先天性心脏病分析: 心脏核磁共振能三维重建复杂心脏畸形,如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评估血流动力学异常及术后效果,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受限的成人患者。
5. 心脏肿瘤筛查: CMR可鉴别心脏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良恶性,通过组织特征成像如脂肪抑制、扩散加权判断肿瘤性质,并明确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
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前需提前告知医生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惧症病史,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呼吸指令以确保图像质量。检查后无需特殊恢复措施,但若发现胸痛、气促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其他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