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型肺癌的CT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壁增厚、肺门肿块、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血管侵犯等。其影像特征与肿瘤生长位置、浸润范围及继发改变密切相关,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 支气管壁增厚:表现为受累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呈偏心性或环形狭窄,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常伴管腔闭塞或截断,远端支气管扩张或黏液栓形成。
2. 肺门肿块:肿瘤向管腔外生长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可伴有分叶或毛刺征,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常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
3. 阻塞性肺炎:因支气管阻塞导致远端肺组织反复感染,CT可见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呈节段性分布,抗炎治疗后部分吸收但易复发,可伴支气管充气征。
4. 肺不张:受累肺叶或肺段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呈三角形或扇形改变,邻近叶间裂移位,增强扫描可见不张肺组织内强化血管影,与肿瘤分界模糊。
5. 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转移可致纵隔淋巴结短径>1cm,呈簇状或融合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可见坏死区,可压迫食管、气管等邻近结构。
6. 血管侵犯:进展期肿瘤可包绕或侵犯肺动脉、肺静脉,CT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截断或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癌栓形成,三维重建显示血管走形异常。
对于长期吸烟、有职业暴露史或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若出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完善检查。诊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呼吸科与影像科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选择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手段,避免因延误检查影响疾病分期与治疗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