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病因治疗等。
1.补充血容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键是血容量不足,补充血容量可以迅速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遵医嘱用药,如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时组织缺氧,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可以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4.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晚期可能会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早期应用肝素等进行防治,阻止微血栓形成。
5.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发病,如止血、控制感染等,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
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治疗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