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糜烂和出血。其病因较为复杂,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则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的目的。
一、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1.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
2. 酒精刺激:大量饮酒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
3. 应激反应: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等应激状态下,可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引发急性糜烂性胃炎。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也可能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
2.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1. 去除病因:如停止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戒酒,积极治疗应激原发病等。
2.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和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保护胃黏膜:可使用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药物,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炎症反应。
止血治疗:如果有胃黏膜出血,可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选择相应的止血方法,如口服止血药、内镜下止血等。
3. 营养支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补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