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情况、症状表现、体征特点、治疗方式、病程预后等是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的不同之处。
1. 发病情况: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骤,多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入侵后短时间内发病,常与近期的宫腔操作、经期卫生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相对隐匿。
2. 症状表现:急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有异味,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等症状。
3. 体征特点:急性盆腔炎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明显;慢性盆腔炎检查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附件区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有轻度压痛。
4. 治疗方式:急性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选择需覆盖常见病原体;慢性盆腔炎治疗较为复杂,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5. 病程预后:急性盆腔炎若治疗及时、规范,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治愈,预后较好;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不孕、宫外孕等并发症。
盆腔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需引起重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性生活。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