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麻疹可通过隔离休息、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补充营养、预防并发症等方法应对。
1. 隔离休息:麻疹具有较强传染性,将患者隔离能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让患者在安静、舒适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充分休息,可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患者需单独居住在一个房间,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房间温度保持在 18 - 22℃,湿度在 50% - 60%。日常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
2. 对症治疗:针对麻疹引发的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进行处理。发热时,若体温不超过 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超过 38.5℃,遵医嘱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柴胡注射液降温。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用氨溴索口服液、右美沙芬糖浆、川贝枇杷膏止咳。流涕严重时,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抗病毒治疗: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抗病毒治疗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这些药物可干扰病毒核酸合成,阻止病毒繁殖。具体用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确定。
4. 补充营养:麻疹患病期间身体消耗大,补充营养能增强抵抗力,促进身体康复。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多吃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保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若患者食欲不佳,可分多次进食。
5. 预防并发症:麻疹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若出现呼吸急促、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及时就医。
患病期间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和床单。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淡盐水漱口。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复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