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性瘫痪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降低、病理反射阴性等。
1. 肌肉无力:表现为受累肌肉主动运动时力量明显减弱,无法完成正常强度和幅度的动作,肢体活动受限,从简单的抬手、抬腿动作到复杂的精细动作都可能受到影响,严重程度因病情而异。
2. 肌肉萎缩: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和活动,会逐渐出现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肢体变细,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质地变软。
3.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情况下,刺激肌腱会引发相应肌肉的快速收缩反应,即腱反射。而在迟缓性瘫痪时,这种反射会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是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
4. 肌张力降低:肌肉在放松状态下的紧张度降低,肢体表现为松弛、柔软,被动活动时阻力减小,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增大,与正常肌张力状态下的肢体感觉明显不同。
5. 病理反射阴性:在神经系统检查中,不会引出如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这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瘫痪出现病理反射阳性形成鲜明对比。
出现迟缓性瘫痪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营养均衡,适当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受伤和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