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性瘫痪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降低、病理反射阴性等。
1. 肌肉无力:是迟缓性瘫痪较为突出的症状,肢体或部分肌肉的力量明显下降,导致无法正常完成如抬手、抬腿、抓握等动作,严重程度因病情而异,可从轻微的活动受限到完全丧失运动能力。
2. 肌肉萎缩: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和活动,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肢体外观变细,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质地变软。
3.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情况下,刺激肌腱会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即腱反射。而在迟缓性瘫痪时,这种反射会明显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是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
4. 肌张力降低:肌肉在放松状态下的紧张度降低,肢体表现出松软无力的状态,被动活动时阻力减小,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增大,与正常肌肉的弹性和张力明显不同。
5. 病理反射阴性:在神经系统检查中,病理反射通常为阴性,这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挛性瘫痪有所区别,有助于医生对瘫痪类型进行准确判断。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瘫痪肢体的护理,防止因长期不活动导致关节僵硬、肌肉挛缩等并发症。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康复训练,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