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主要的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口腔环境中具有独特的生存与致病能力。其致龋机制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变形链球菌能够利用蔗糖合成细胞外多糖,这些多糖可构成菌斑的基质,有助于细菌在牙面的黏附与聚集,进而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构,也就是牙菌斑。牙菌斑为细菌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且适宜的生存微环境,使其免受口腔唾液冲刷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同时,变形链球菌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在代谢糖类的过程中,会持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乳酸等。这些有机酸在牙菌斑内积聚,可使局部pH值显著下降。当pH值低于临界值时,牙齿硬组织中的矿物质就会开始溶解,导致牙体组织脱矿,逐渐形成龋洞。
变形链球菌还能合成细胞内多糖,在缺乏外源碳水化合物供应时,这些细胞内多糖可被分解利用,继续为细菌产酸提供能量,进一步加剧牙齿脱矿的进程。
在日常生活中,为预防龋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确保牙齿各个面都能得到清洁。同时,要合理控制饮食中糖类的摄入,尤其是减少蔗糖等精制糖的摄取频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很重要,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龋病风险,必要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