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一吸就出血可能是刷牙方法不当、食物残渣嵌塞、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正确刷牙、清理食物残渣、洗牙、药物治疗、牙周治疗等。
1. 刷牙方法不当:刷牙时用力过猛或采用横向刷牙方式,易损伤牙龈,导致牙缝出血。应学习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 - 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 4 - 5 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 1 毫米,每次只刷 2 - 3 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
2. 食物残渣嵌塞:进食后食物残渣滞留在牙缝中,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出血。饭后可使用牙线,将牙线轻轻放入牙缝,紧贴一侧牙面呈 C 形,上下刮动,清除食物残渣。也可使用冲牙器,利用高频脉冲水流冲击牙缝,冲走食物残渣。
3. 牙结石: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食物残渣等矿化形成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使牙龈红肿易出血。需到医院进行洗牙,通过超声波高频震荡,击碎牙结石并将其清除。洗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牙结石再次形成。
4. 牙龈炎: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主要原因不良修复体、过敏等也可能诱发。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碘甘油。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具有抗菌杀菌作用,能抑制牙菌斑形成;康复新液可促进牙龈组织修复;碘甘油能消炎止痛,直接作用于牙龈炎症部位。
5. 牙周炎:由牙龈炎发展而来,除了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需进行系统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饭后及时清理口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若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