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母乳拉肚子可能是母乳性腹泻、腹部着凉、肠道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喂养、腹部保暖、药物治疗、更换饮食、补充乳糖酶等。
1. 母乳性腹泻: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导致宝宝肠道不适应而腹泻。若为轻度腹泻,宝宝精神状态、体重增长正常,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着月龄增长可逐渐好转;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添加辅食或短期更换低乳糖配方奶粉。
2. 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不当,肠道受寒冷刺激易引起腹泻。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或穿保暖的衣物,也可用温热的毛巾热敷宝宝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同时适当给宝宝喝些温水。
3. 肠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发腹泻。需就医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止泻等。
4. 过敏:宝宝可能对母乳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妈妈要注意自身饮食,回避牛奶、鸡蛋、海鲜等易过敏食物,观察宝宝腹泻情况是否改善;若症状严重,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5. 乳糖不耐受: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母乳中的乳糖。可在每次喂奶前给宝宝口服乳糖酶,帮助消化乳糖;也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但不建议长期食用。
日常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妈妈的饮食要均衡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若宝宝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