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右屁股下面痛,尤其是坐的时间一长,特明显.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
化验,检查结果:CT检查腰椎3.4.5突出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样治疗?
病情分析:
你好 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腰部理疗,牵引,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推拿等;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无缓解或又复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指导意见:
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做弯腰动作,并注意上下床动作,配合腰背肌锻炼,这样对一些病人是有效的,可以防止症状的复发.
病情分析:
您好,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腰部急剧痛或慢性的隐痛,是由于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纤维环外层及后韧带引起的.
指导意见:
1.可以用中药治疗.杜仲20g,狗脊10g,川端10g,寄生20g,丹参10g,元胡10g,黄芪20g,灵仙10g,川芎10g,再加刘寄奴15 独活15 秦艽15 大黄 10 伸筋草30 透骨草30 樟脑10 冰片3 淫羊霍9,煎汤熏洗早晚各一次 一副药洗三天. 不能内服.
2.腰椎间盘突出用针灸和按摩效果不错,您也可以试试针灸大肠输,关元输,上廖,中廖,次廖,委中穴,同时要避免重的体力劳动.
3.骨盆牵引可以增加脊椎间隙宽度,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一般采用骨盆水平牵引,牵引重物7-15千克,牵引时抬高足端床尾作为反牵引力,每天2次,每次1-2小时,持续3-4周.
生活护理:
您应该睡硬板床,避免脊柱屈曲,仰卧时应该用小枕是膝盖屈曲45°
避免腰部屈曲和旋转扭动,避免长时间坐和站立
您还可以制定康复计划和锻炼项目,坚持锻炼.
病情分析:
您好 腰间盘突出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可针对各个时期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手段主要为推拿,针灸,牵引,离子透入,微波,激光,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推拿的目的主要是恢复腰部力学平衡,使腰部突出物回到原位,整复关节错位,促进上下肢萎缩肌肉的康复.针灸应用电针疗法使腰部神经根恢复正常,消除麻木,寒冷感.牵引的作用为拉开椎体间隙,使腰部突出的间盘回到原位,恢复腰部生理曲度,放松腰部痉挛的肌肉.离子透入主要是指用三十多味中药熏蒸腰部,快速到达患处,软化,消除骨刺,同时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微波,激光具有止痛效果,可快速治疗腰部的炎症反应.中药治疗是运用补肾药物使肾功能恢复正常,经络通达.西药主要是运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使损伤的神经加速恢复以及运用补钙药物使钙离子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无法行走,治疗时推拿手法以柔和为主,配合针灸,西药,微波,激光,远红外线来脱水消炎止痛.缓解期患者疼痛症状不明显,症状时有时无,可以短距离行走,治疗时推拿手法刺激量可适当增加,配合营养神经的西药,祛风除湿,活血化淤的中药以及牵引,离子透入等方法来降低肌张力,整复错位,促进突出间盘的回纳.恢复期的患者症状已经消失,但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长时间行走和工作.治疗时推拿手法以活动为主,配合补肾的中药,补钙的西药,鼓励患者主动锻炼,如直腿抬高,倒走等.日常护理及预防
指导意见: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平时应多睡硬板床.睡姿以仰卧为佳,不宜侧卧,腰部应保暖,减少风寒湿等不良刺激.夏季不可用电扇,空调直吹腰部,常晒太阳,多吃补钙,补肾食品,佩戴腰围.减少颠簸震动等不良刺激.不能长时间保持坐位,宜经常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
以上是对“关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及注意事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指导意见:
手术疗法则包括融合术,减压术,后路手术等,此外, 还有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元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
非手术治疗也称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热敷疗法,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多采用尽量减少病人损伤的方法进行治疗,故常被称为“保守治疗”.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睡硬板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