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腹部肌肉痉挛.痛疼一天没劲,痛疼时出汗,浑身没力气.
早上起床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痉挛
病情分析:
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引起的原因很复杂,腹腔的脏器病变和腹腔以外的疾病,如胸部疾病,脊柱伤病都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痛发病急,病程短;慢性腹痛起病缓,病程长.
指导意见:
腹痛的家庭救护
(1) 让病人两腿屈曲侧卧,以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腹膜炎以半坐位为好.
(2) 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尽快查明病因.病因不明时切忌盲目热敷或冷敷腹部.
(3) 在病因不明时尽量不用止痛药,以免干扰疼痛的性质而误诊.
(4) 病因明确的肠炎,痢疾,胃炎等病,可适当应用止痛药,如颠茄片,胃舒平,654?2,阿托品等.用药1~2次后腹痛不见减轻及时到医院诊治.重视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塞的情况,以及X线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5) 消化系统病引起的腹痛,饮食治疗很重要.溃疡病,胃炎的饮食要容易消化,较细软;胰腺炎要给予低脂低蛋白的清淡饮食,急性期还需要禁食.要根据病情决定饮食治疗的方向,适当的饮食治疗会使腹痛减轻.
(6) 精神要放松,保持乐观主义态度,注意休息,减少胃肠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腹痛.
(7) 寄生虫病引起的腹痛要给予驱虫治疗,例如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的平,驱蛔灵等.
以上是对“腹部肌肉痉挛是什么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腹痛
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引起的原因很复杂,腹腔的脏器病变和腹腔以外的疾病,如胸部疾病,脊柱伤病都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痛发病急,病程短;慢性腹痛起病缓,病程长.
(一) 家庭中常见引起腹痛的疾病
(1) 胃,十二指溃疡,胃炎,胃癌.
(2) 小肠及结肠疾病,常见的有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
(3) 胆道和胰腺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头癌.
(4) 急慢性肝炎,肝癌.
(5) 腹膜炎,常继发于胃肠穿孔,脾破裂.
(6) 胸部脏器引起腹痛,如大叶性肺炎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误诊为腹腔脏器病变.
(7)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宫外孕,输卵管炎,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痛经等等.
(8) 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如糖尿病.
指导意见:
(二) 腹痛的鉴别诊断
(1) 饱餐,饮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剧痛,应考虑胃,十二指肠穿孔.
(2) 右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多为胆囊炎,胆石症.
(3) 上腹正中偏左剧烈腹痛,伴呕吐,疼痛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侧腰部,应考虑急性胰腺炎.
(4) 开始在上腹部痛,数小时后转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多为急性阑尾炎.
(5) 停经6周左右,突然下腹部痛伴阴道出血者,要考虑宫外孕.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生腹痛时,一定要考虑妇科的急腹症.
(6) 侧腹或下腹阵发性绞痛,放射至腰背部,会阴部的,伴有尿频,血尿为输尿管结石.
(7) 腹痛伴腹泻,应考虑肠炎,痢疾,副霍乱等传染病.
(8) 持续腹痛伴呕吐不止的,可能为肠梗阻.
(三) 急腹症的讯号
腹痛因人而异,症状千差万别.以下几点可作为急性腹痛的危险信号,必须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1) 程度逐渐加重或不能忍受的腹痛;
(2) 伴有剧烈的呕吐或呕血;
(3) 伴高烧;
(4) 伴有腹膜刺激症状如腹部肌肉硬如板状,腹部不能触摸,病人取屈膝,弯腰的姿势以减轻腹痛.
(5) 病人出现休克症状如出冷汗,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发青,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四) 腹痛的家庭救护
(1) 让病人两腿屈曲侧卧,以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腹膜炎以半坐位为好.
(2) 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尽快查明病因.病因不明时切忌盲目热敷或冷敷腹部.
(3) 在病因不明时尽量不用止痛药,以免干扰疼痛的性质而误诊.
(4) 病因明确的肠炎,痢疾,胃炎等病,可适当应用止痛药,如颠茄片,胃舒平,654?2,阿托品等.用药1~2次后腹痛不见减轻及时到医院诊治.重视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塞的情况,以及X线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5) 消化系统病引起的腹痛,饮食治疗很重要.溃疡病,胃炎的饮食要容易消化,较细软;胰腺炎要给予低脂低蛋白的清淡饮食,急性期还需要禁食.要根据病情决定饮食治疗的方向,适当的饮食治疗会使腹痛减轻.
(6) 精神要放松,保持乐观主义态度,注意休息,减少胃肠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腹痛.
(7) 寄生虫病引起的腹痛要给予驱虫治疗,例如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的平,驱蛔灵等.
你好!腹痛在右边腹肌处,感觉筋扭到一起,痛疼出汗浑身无力.用手用力揉搓就会好.请问是哪方面的问题
病情分析:
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
指导意见:
1. 经过长时间运动而形成肌肉疲劳时,仍持续运动.
2. 局部循环不良.
3. 水份和盐份流失过多.
4. 严重腹泻,呕吐和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
5.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6. 肌肉或肌腱轻裂伤.
7. 情绪过度紧张.
8. 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
9. 一些慢性疾病,孕妇的抽筋发生率也会提高,须小心留意.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