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2008年我患冠心病安了一个支架,其他情况都好,就是怕在马路上走路,只在家属院内转,一出院200左右就害怕,手脚发凉,心跳加快,腿脚发软,脸热心慌,有说不出的恐惧感觉,好象马上要死了一样,经常发病,一次要一小时左右,含服救心丸后缓解,总怕自己的心脏病 突然发作,越想越怕,越怕越出现上述症状,活的很痛苦啊,体检都正常,安支架快两年了.怎么还是这样啊?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早服合贝爽1粒,倍他洛克四分之一粒,复方丹参丸10粒.晚服来世可一粒,阿司匹林一粒,倍他洛克四分之一粒,复方丹参10粒.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是否患了恐惧怔,要如何克服和治疗,我按支架后,坚持服药和锻炼,坚持打太极拳,体检也正常,还能突发心脏病吗.
病情分析:
你好,其实你的身体的情况由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现在也应该是比较的稳定的.
指导意见:
但是现在的想法还是由于自己的内心的自己给自己的恐惧感觉.其实是不需要的,你的治疗是比较的得当的,而且自己也很懂得养生之道,体检也是很正常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松,不要因为以前的疾病,就给自己上了一个枷锁,觉得自己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病情分析: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所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另一因素是无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指导意见: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1,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5,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你的发病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如果能用以上方法,就不要用最后一个,中国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尽量用以上方法治疗!
6,采用芳香疗法,用中医的传统枕疗+芳香疗法进行治疗,现代相关研究证明芳香疗法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是很好的,因为药物的服用有着很多的毒付作用,芳香类的植物气息在睡眠中使用,温馨,舒适,长久作用,患者依从性良好.
7,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恐惧症的方法:脾肾阳虚型:症见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暖脾. 穴用:肾俞,命门,关元,脾俞,太溪,三阴交.药用: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人参,炮姜,炙甘草等.
肾精不足型恐惧症:症见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心慌善恐,遗精益汗,失眠虚烦,面部烘热,舌红少苔,脉细驹.治宜: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穴用:太溪,三阴交,肾俞.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演,茯神,牡丹皮,远志,枸杞子,知母,黄柏等.
心脾两虚型:症见失眠健忘,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兴趣缺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穴用:心俞,脾俞,三阴交,神门,气海.药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等.
总之,中医对恐惧症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患者可根据可以的恐惧类型和症状表现才选择正确的针灸治疗方案,坚持服药,方能早日摆脱恐惧症的“魔咒”.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