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父亲是50岁的中年糖尿病病患者,之前就一直表现出嗜睡,饮食多,饮水再多也不解渴,反应迟钝等症状。今日早晨刚去医院检查出来是糖尿病严重者,血糖为16.5,医生建议住院。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未曾得到任何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询问一下医生,请问患者在生活中可以每天都喝纯牛奶吗?还有水果吃什么比较适宜点?饮食该注意些什么?是不是一点糖分都不可以摄取?谢谢医生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父亲糖尿病的空腹血糖为16.5,已经算很高了,应该住院进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确诊以后,应在糖尿病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
指导意见:
糖尿病饮食计划应该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营养。
纯牛奶是可以喝的,糖分可以适当摄取,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
饮食注意:
1.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1)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2)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2. 不宜吃的食物有:
(1)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2)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3)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另外,需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病情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干预治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饮食一定要注意,严格遵循多醋少盐,低盐低脂,粗细搭配,合理分配饮食营养均衡的原则,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指导意见:
单纯的药物控制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还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多加注意,只有这样综合的治疗,才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
糖尿病血糖16.5属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血糖临界值,住院治疗为首选。
指导意见:
糖尿病病人饮食上注意避免摄入高糖类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可饮用纯奶,水果可吃点香蕉,苹果等低糖水果。糖尿病病人可摄入少量糖分,是要保证日常活动及机体需要的适量的糖分摄入。饮食营养均衡。肉蛋类也要食用但都要控制摄入量。
以上是对“糖尿病病人生活中的饮食应注意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你父亲还是有糖尿病的病史 这个还是首先注意控制好血糖的情况 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指导意见:
平时还是应该做一个尿常规的检查 如果没有尿蛋白等问题 牛奶和大豆 豆制品是都可以食用的 但是因为现在老人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 所以水果馅不要吃
医生询问:
你好请问还有什么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呢
谢谢医生您的热心回答。
不客气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