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慧心专家:我的人生很不顺,读书时失眠4年,后来自己调整好了.结婚后与丈夫感情严重不和,又犯不孕症.治好以后怀胎九月,孩子又死在肚子里.后来又怀孕,丈夫和我生气后,我就开始喉咙发堵,我老是想把堵住的东西冲开,就不停地吞口水,结果就控制不住口水,吐到嘴发痛,一 月以后就自己好了.因为孩子不与同学交往,有自闭的倾向,我非常着急.再加上我调到大城市要买房,一边上班,一边办托管班,生活压力和思想压力很大.2007年焦虑发作住院.刚有点好转,2008年又开始控制不住口水.有医生诊断是强迫症,中医诊断位梅核气.最后大医院的医生诊断说是咽部神经官能症.这一 下,用要就控制住了症状,我的病在慢慢好转.但我有问题要问的是.2008年初,在我控制不住口水非常严重的时候,我女儿和我一起去治病.她问了我为什么不吞.我说越吞越多.越吞越难受.第二天,她就开始不停地吞咽,控制不住.一 年来,她发作了多次,目前还在学校正常上学.但病还存在.我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6月,她连续三天控制不住,吃了一 点心得安,好象效果不好.我该怎么给她治疗.我看资料,她得的好象是癔病,又好象是咽部神经官能症有人介绍说针灸,我又不敢给她随便吃药.打算吃一 点中药.医生,我不知道该这么办,求你指点迷津.谢谢你了.
癔症中医药治疗分型
辨证论治
临床上一般将癔症分为六型进行辨证论治,即气阴两虚,痰气交阻,痰热互结,肝气郁结,寒气上逆,痰淤阻窍等.
(1)气阴两虚型
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喜笑无常,昼日时时欠伸,入夜兴奋不寐,或手舞足蹈,或肢体震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情志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积怒难发或忧思抑郁不解,暗耗心之气阴致.对见于女性.心气虚,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苦笑无常.入夜心阴当足不足,阴虚火旺,扰乱心神,故兴奋失眠.阴血不足,虚风内生,则手舞足蹈.肢体震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息细数无力均为心气心阴两虚之象.以精神恍惚,苦笑无常,时时欠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辨证要点.
(2)痰气交阻
主证:精神萎靡,情志抑郁,表情淡漠,胸闷纳呆,太息频作,嗳气呕恶,咽中梗阻,如偶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本证是由于长期情志不好,肝气郁结,柑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所致.包括癔病性痴呆及癔病球.主要病机为肝郁犯脾,表情淡漠.痰气交阻,上蒙心神.心神被梦则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痰气交阻于咽喉之间,故见咽中梗阻,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胸阳受阻则胸闷喜太息.脾虚不运,胃失和降,故纳呆,嗳气呕恶.苔白腻,脉弦滑均为肝郁脾虚,痰气交阻之象.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3)痰热互结
主证:急躁易怒,咳痰黄稠,渴不欲饮,尿赤便秘,头痛面赤,自觉少腹有一股气上冲胸咽,烦闷欲死,昏仆倒地,肢体拘紧痉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本证因惊恐忧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生热,肝郁横逆脾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互结,气机逆乱所致.肝郁化火则急躁易怒,口苦,头痛,面赤,尿赤便秘.肝气上逆,随冲脉及厥阴肝脉上冲,则自觉从少腹有一股气上冲胸咽,发闷欲死,昏仆倒地.火热生风,则肢体拘紧痉挛.咳痰黄稠,渴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互结之象,本证以自觉气从少腹冲上咽,肢体拘紧痉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4)寒气上逆
主证:形寒胶冷,精神萎靡,少气无力,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作欲死,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于素体阳虚,或久病致心肾阳虚,再加上长期,过度惊恐,引动下焦水寒之气上冲心胸所致.属癔病球范畴.心阳不足,下焦水寒,复因惊恐引动下焦水寒之气随上冲心胸,故见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少气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心阳不足之证.以形寒胶冷,精神萎靡,气从少腹上冲心,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肝气郁结
主证;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胸闷协痛,喜太息,脘腹胀闷,纳呆食少,或突然倒地,四肢逆冷,肢体呈痉挛性拘急僵直,双目紧闭,移时恢复.妇女多伴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或痛经,舌淡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本证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逆乱所致.多见于女子,包括癔病性昏厥,暴瘫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故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肝气郁结,气机不舒,经脉痹阻,故胸闷胁痛,喜太息,脘胀腹痛,乳房胀痛.肝气郁久,上逆冲心,则突然昏厥,气机内阻,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逆冷.肝郁犯脾, 运化失职,则的纳呆食少,气滞导致血淤,经脉不通,故月经不调或痛经.舌淡苔白,脉弦均为肝气郁结之象.以精神抑郁,多疑善滤,胸闷太息,暴厥暴瘫为辨证要点.
(6)痰淤阻窍
主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或突然失明,痰淤阻窍所致,或失音不语,或突然耳聋,或突然肢体瘫痪,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脉弦涩.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舒,气滞痰凝,阻歇血脉,痰淤阻窍所致.包括癔病性失明,失音,失听,暴瘫等.主要病机为痰淤互结,蒙蔽心窍,神明失灵所导致.痰湿闭阻清窍,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注于清窍,失其司职,故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突然失明,或失音,或失聪.痰淤闭阻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肢体静脉失养,则突然瘫痪,舌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脉弦涩均为淤血内阻之象.以精神恍惚,暴盲,暴哑,暴聋,暴瘫,舌质紫暗,脉弦涩为辨证要点.
来自中国中医精神病网
温馨提示: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