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交叉韧带损伤,致松弛,未断。关节镜手术:将髌键1/3分离,上止点不动,下止点经胫骨钻骨道,用骨钉固定,来加强后交叉韧带。此手术方案如何?敬请赐教!
专家答复:您好,请问您现在的症状如何?此治疗多久了?
5月31日刚刚手术。这种改变膝关节力学结构的方案,以前有先例吗?会不会引起其他问题?
专家答复:关于交叉韧带修复的术式较多,没有具体的固定术式,多依据个体情况进行手术改进;你所采用的术式目前还无法判定疗效。
我查到“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郭哲,敖英芳,田得祥,林共舟,周捷)”,文中列举7种治疗方案:.
1.长腿石膏托功能位外固定,4~6周后配合功能练习治疗10例。
2.起止点重建,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治疗9例。
3.体部断裂部原位缝合修复,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治疗13例。
4.取髂胫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活动夹板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治疗4例。
5.取半腱肌重建后交叉韧带,活动夹板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2例。
6.取髌韧带中1/3的骨-韧带-骨自体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活动夹板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6例。
7.取股薄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活动夹板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4例。
给我采用的术式不在其中!
问:
1.给我采用的术式专家是否听说过?我很想知道这一点。
2.上文论及后交叉韧带损伤,有“髌骨和髌腱被迫充当了一个抵抗胫骨后移的角色,而胫骨后移将导致股四头肌装置力矩变短,使其运动学优点丧失。此外,Skyher等通过研究关节接触点压力发现,韧带损伤后,膝内侧和髌骨关节面压力均明显增大而最终导致关节退行性变[3]。”而我的术式正是让髌骨和髌腱被迫充当抵抗胫骨后移的角色。能否引起上述问题?
专家答复:您好,您的手术方案没有问题,为是通常的作法。目前也只能如此。
谢谢专家!还有一个问题。
我从相关论文中查得,膝关节镜下骨-腱-骨自体移植重建术的术后康复:“术后即鼓励病人进行肌肉收缩练习,48~72小时内酌情拔引流,3~5天后去石膏后托改用活动型支具并可利用CPM在30°~60°内进行膝关节活动,1周免负重,2周部分负重,3周全负重,4周弃拐杖。膝关节活动范围:3周屈至90°,并开始伸膝练习,8周屈伸应至正常。带活动型关节支具保护膝关节3个月,半年内免体育活动,半年至1年在练好肌力的同时逐渐恢复运动,1年后恢复训练与比赛。”
而我所在医院6周除去长筒石膏,据我观察,康复非常非常痛苦、困难。我采用了“活动夹板”,但6周内也只允许活动0~30°,2次/日,10分钟/次,6周内不得负重。
这么大的差距,是术式不同还是观念不同所致?如果从纯学术角度,专家您的观点呢?或者给我提点建议?
温馨提示: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使关节热先起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