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遗传无疑是发病的基础,糖耐量减低病人中糖尿病家族史的阳性率为正常人的7倍,据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后代中发生糖耐量减低前就已经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提示糖耐量减低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糖尿病一级亲属发生糖耐量减低的独立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亲属的3.13倍.糖尿病母亲较糖尿病父亲对后代糖代谢影响更大.在某些危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于胰岛素抵抗伴高胰岛素血症,当胰岛素分泌增加不足以克服胰岛素抵抗所带来的血糖利用障碍时,血糖将逐渐升高而出现糖耐量减低.目前普遍认为糖耐量减低是从糖耐量正常演变成2型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而且糖耐量减低常预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在部分糖耐量减低患者已经出现这些并发症.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不管是否发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新发的缺血性心血管病致死率和总的心肌梗死率以及脑卒中发病率均较正常人群高2~5倍.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可糖耐量减低导致一些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和周围神经病变,还包括糖,脂毒性的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血管内皮和器官及功能损害,而过去认为,上述并发症只有糖尿病患者才有.糖耐量减低是最主要的糖尿病危险人群,若不给予干预,每年在肥胖者中有17.2%,非肥胖者中有13.2%可能会成为糖尿病患者.因此,在糖耐量减低阶段给予干预性治疗,可能推迟甚至预防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发展.
饮食治疗能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从而降低体重,血脂,血压,血糖.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及受体后的缺陷,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反应性,有利于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能增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饮食治疗结合运动治疗联合二甲双胍(或不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糖耐量减低.单纯饮食治疗结合运动治疗3个月其控制率为90%,加用二甲双胍全部被控制.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