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发紫常见是因体内湿气重、气血不畅、留罐时间过长、拔罐力度过大、个体差异等。
1. 体内湿气重:湿气在体内积聚,拔罐时气血运行受影响,导致罐印发紫。日常可多吃祛湿食物,如薏仁、红豆等,适当运动,促进湿气排出。
2. 气血不畅:身体经络气血运行不顺畅,拔罐时局部气血瘀滞,罐印呈现紫色。可通过适当按摩、热敷促进气血流通,也可进行适量有氧运动。
3. 留罐时间过长:留罐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局部皮肤长时间受负压作用,易出现发紫现象。下次拔罐需控制好时间,一般10 - 15分钟为宜。
4. 拔罐力度过大:拔罐时力度过大,对皮肤和皮下组织刺激较强,致使罐印发紫。拔罐时要根据自身耐受选择合适力度。
5. 个体差异:不同人皮肤对拔罐反应不同,皮肤敏感者或体质特殊者拔罐后易出现较深紫色罐印。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观察皮肤变化,避免感染。
拔罐后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若罐印长时间不消退或出现水泡、破损等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拔罐频率不宜过高,给身体足够恢复时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体恢复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