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痛可能是乳酸堆积、肌肉拉伤、延迟性肌肉酸痛、电解质失衡、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休息、冷敷热敷、补充营养等。
1. 乳酸堆积:运动时身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大量乳酸在肌肉中堆积就会引起酸痛。这是较为常见的情况,一般通过适当休息,让身体自行代谢乳酸,同时可进行温和的拉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乳酸排出,通常几天后酸痛会自然缓解。
2. 肌肉拉伤:运动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引发疼痛。轻度拉伤可在伤后 24 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24 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膏、红花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或贴敷在拉伤部位,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3. 延迟性肌肉酸痛:运动后 24 至 72 小时出现的肌肉酸痛,主要因运动对肌肉纤维造成微小损伤,身体产生炎症反应所致。可进行按摩放松肌肉,也可泡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缓解疼痛。
4. 电解质失衡:运动中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引起肌肉兴奋性改变而酸痛。及时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也可适量吃些香蕉、橙子等富含钾的水果,维持电解质平衡,缓解酸痛。
5. 感染:身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在运动后可能使肌肉酸痛症状加重。需明确感染源,针对病因治疗。如病毒感染可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
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若症状较轻可先采取上述方法缓解。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日常运动要做好热身和拉伸,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