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可能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药物因素、脑部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环境、调整生活习惯、心理调节、调整用药、治疗疾病等。
1.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不佳如噪音大、光线强、温度不适等都可能干扰睡眠。应尽量营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可使用耳塞、眼罩,调节空调温度到舒适区间,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为良好睡眠创造条件。
2.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会引发失眠,像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睡前剧烈运动、睡前喝咖啡或浓茶等。要调整生活习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控制白天午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睡前3小时不做剧烈运动,睡前4 - 6小时不喝咖啡和浓茶。
3. 心理因素: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导致失眠。可通过心理调节改善,如进行放松训练,像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也可找朋友倾诉、写日记释放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睡眠,如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的药物等。若因药物导致失眠,需告知医生,遵医嘱调整用药,可更换药物如将含咖啡因的感冒药换成无咖啡因的感冒灵颗粒、停用含麻黄碱的止咳药换成氨溴索口服液、调整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为氨氯地平片 。
5. 脑部疾病:如脑外伤后遗症、脑供血不足等脑部疾病可能影响睡眠中枢导致失眠。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如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手段缓解失眠症状。
长期失眠会影响生活和健康,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注意运动时间。若失眠问题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