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时使用止血带止血需注意部位选择、压力控制、时间记录、观察肢体、做好标记等。
1. 部位选择:应选择靠近伤口的近心端,尽量在肌肉丰富处,避免在关节部位或骨骼明显处使用,以防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上肢多在上臂上1/3处,下肢多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
2. 压力控制:压力要适中,以刚好能止住出血为宜。压力过小达不到止血目的,压力过大则会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般上肢压力为250-300mmHg,下肢为400-500mmHg 。
3. 时间记录:使用止血带后要准确记录开始时间,因为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一般每隔1小时上肢或1.5小时下肢放松2-3分钟。
4. 观察肢体: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肢体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感觉等,若出现肢体苍白、发凉、麻木等异常,可能提示缺血情况严重,需及时处理。
5. 做好标记:在患者明显部位标记止血带使用时间,方便后续医护人员了解情况,避免遗忘使用时长带来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中,掌握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方法能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但急救情况复杂,若条件允许,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即便自行使用了止血带,后续也一定要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确保受伤肢体得到妥善处理,避免留下严重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