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原因、症状表现、病情进展、肾脏形态、治疗方式是急性尿毒症和慢性尿毒症存在差异之处。
1. 起病原因:急性尿毒症常由突然的肾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严重感染等急性因素引发,如大量失血、药物过敏等;慢性尿毒症多因长期的肾脏疾病逐渐发展而来,像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2. 症状表现:急性尿毒症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尿毒症症状相对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随着病情进展才出现严重的水钠潴留、贫血等症状。
3. 病情进展:急性尿毒症若能及时去除病因,肾脏功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或部分恢复;慢性尿毒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肾脏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4. 肾脏形态:急性尿毒症时肾脏大小通常正常或增大;慢性尿毒症患者肾脏会逐渐萎缩变小,肾实质变薄。
5. 治疗方式:急性尿毒症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休克、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帮助肾脏度过急性期;慢性尿毒症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控制原发病、纠正并发症,长期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尿毒症,日常都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水分、盐分和蛋白质摄入。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积极配合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