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在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特点、症状表现、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原体: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RNA病毒;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属于DNA病毒。
2. 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等;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像输血、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等。
3. 发病特点: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发病,病程相对较短,恢复后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乙型肝炎可急性起病,也常呈慢性过程,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4. 症状表现:甲型肝炎症状多较明显,常突然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乙型肝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部分患者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症状。
5. 治疗方式:甲型肝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乙型肝炎治疗较为复杂,常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使用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预防甲型肝炎。对于乙型肝炎,要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严格遵医嘱治疗和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