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状有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内脏出血等。
1. 皮肤瘀点:血小板减少时,皮肤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瘀点,通常散在分布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尤其是在受压或碰撞后更容易出现,颜色多为紫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渐变为黄褐色并消退。
2. 鼻出血:鼻腔黏膜比较脆弱,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引起鼻出血,轻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出现较大量出血,甚至难以自行止血。
3. 牙龈出血:在刷牙、咀嚼硬物时,牙龈容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有时还会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口腔内可见血迹或血凝块。
4. 月经过多: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5. 内脏出血: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见血尿;颅内出血则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伤,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碰撞的活动。饮食上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