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贫血、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症状等。
1. 贫血: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下降、活动后心慌气短等表现,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随着病情进展,贫血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2. 感染:因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也可出现消化道感染,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
3. 出血:多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可见呕血、黑便,颅内出血则会危及生命。
4. 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但相对少见,肿大程度一般较轻,通常在体检或检查时被发现。
5. 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与贫血导致脑供血不足以及体内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伤。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按时服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