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血浆总蛋白小于60g/L或者白蛋白小于30g/L时就可认定为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与蛋白质摄入不足、人体吸收不良、蛋白质合成障碍以及长期蛋白质大量丢失有关,患者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皮下脂肪以及骨骼肌显著消耗,低蛋白血症患者还会伴有有胃酸分泌减少,因此食欲较差,那么低蛋白血症怎么治疗呢?
一、肠外营养支持。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以白蛋白和乳清蛋白为主,白蛋白主要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重症肝硬化等病人,但是白蛋白只能暂时提高血液蛋白含量,维持血液胶体的渗透压,想要纠正患者全身营养丢失,光靠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补充人血白蛋白的同时还要补充乳清蛋白,乳清蛋白可以提供人体的各种氨基酸,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和肾病性营养不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缺乏状况。
二、食物疗法。单纯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患者可以通过食用高蛋白食物来补充丢失的大量蛋白质,平常可以多吃牛奶、鱼、鸡蛋、豆奶,还可以多吃一些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质,如牛肉、瘦肉,部分低蛋白血症患者有腹泻发生,因此要缓慢增加食物摄入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另外很多低蛋白血症患者通常会有水肿发生,水肿情况比较严重时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另外低蛋白血症患者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在水肿期间要抬高肿胀肢体,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溃,尤其是当白蛋白小于35g/L时,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要进行压疮的预防和干预,对患者耳部、肩部、肘部等贴合床面的部位要做好保护,防止皮肤受压出现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