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1. 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病毒可经破损处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2. 母婴传播:患有肝炎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例如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母乳喂养等途径传播给婴儿。
3. 性传播:与肝炎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因生殖器黏膜破损接触到含有病毒的体液而感染。尤其是一些性伴侣较多、不安全性行为频繁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4.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共用碗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若健康人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接触到被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就可能被感染。比如与肝炎患者长期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
5.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过程中,如手术、输血、透析等操作,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医疗环境不卫生,都可能导致肝炎病毒在患者之间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不安全的医疗器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安全性行为。对于有肝炎家族史或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必要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若不幸感染肝炎,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