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贴除湿可贴的穴位有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脾俞穴、阴陵泉穴等。
1.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此穴位归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刺激中脘穴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脾胃运化水湿,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水湿内停现象,增强脾胃对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输布,从而达到除湿目的。
2.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通过三伏贴刺激该穴位,可增强脾胃功能,使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排出体内湿气。
3.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刺激丰隆穴能使水湿之邪从经络排出体外,有效改善痰湿体质,减轻体内湿气重的症状。
4. 脾俞穴: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穴是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与脾脏直接相连。三伏贴刺激脾俞穴可调节脾脏功能,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作用,改善脾脏功能失调引起的水湿代谢异常。
5.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能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利小便。刺激此穴位可促进体内水湿的代谢和排出,改善湿气重导致的水肿、腹胀等症状。
三伏贴除湿有一定效果,但每个人体质不同,穴位反应和效果也有差异。贴敷期间要注意保持贴敷部位清洁干燥,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若贴敷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处理,不可自行随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