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1. 卡托普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心肌重构,对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干咳、皮疹、味觉障碍等。
2. 依那普利:为长效制剂,作用持久,降压效果平稳。在体内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二酸代谢物发挥作用,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
3. 贝那普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降压同时能保护靶器官,如肾脏等。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副作用包括头痛、咳嗽、低血压等。
4. 福辛普利:是一种含磷酰基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具有肝、肾双通道排泄特点,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较为适用,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皮疹等。
5. 雷米普利:作用强且持久,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保护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及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咳嗽、低血压、高血钾等。
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血钾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