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耳炎常见类型有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结核、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治疗中耳炎的常用药物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酚甘油滴耳液等,使用这些药物务必严格遵医嘱。
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都可能引发。患者常感觉耳内闷胀、堵塞感,听力减退,有时还伴有耳鸣。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能需采取鼓膜穿刺抽液等措施。
2.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多因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耳痛、流脓,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治疗以控制感染、通畅引流为主,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滴耳液。
3.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中耳内的胆脂瘤不断增长,压迫骨质,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常有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药物辅助控制感染。
4. 中耳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中耳引起的疾病。相对较为罕见,患者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耳部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治疗需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5.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多因气压急剧变化,如乘坐飞机、潜水等导致中耳内外压力不平衡引起。患者会突然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主要是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缓解中耳压力。
在治疗中耳炎期间,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内。擤鼻时要注意方法,避免用力过度使鼻涕逆行进入中耳。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