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心脏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细菌和微生物入侵心脏所致,所以患者的心瓣以及心室受到影响。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身体发热,心脏杂音以及胸闷等。那么治疗感染性内膜炎有哪些原则呢?
1.有效检查
当患者确认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之后,必须接受有效的检查,才能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效的检查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血液常规检查以及免疫学检查等。
2.抗菌药物
心内膜炎可以服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很多,比如广普抗生素、万古霉素或者头孢菌素等有利于杀灭身体的病菌,比如金色葡萄球菌。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使用温水吞服药物,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点滴注射药物。
3.外科治疗
炎症可能造成心脏瓣膜损伤,如果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患者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感染灶,改善血管栓塞以及去除心脏多余的赘生物。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微创手术,有利于减少手术的损伤。
4.补充营养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治病期间必须合理的补充营养,比如多进食富含无机盐、维生素、锌元素的食物,多吃粗粮、坚果以及贝类食品,可以提高心脏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疾病有所重视,这种疾病对于身体造成很大影响,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患者在确认病情之后,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比如服用抗病菌的药物,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坚持体育锻炼,定期到医院检查等。每一个病人都不应该拖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