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肝功正常也可能会肝硬化。
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在肝硬化早期,即使肝脏组织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和结构改变,但剩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够维持肝脏的基本功能,使得肝功能检查结果看起来正常。因为肝功能检查主要反映的是肝脏当前的代谢、合成等功能状态,而不能完全体现肝脏的组织结构变化。
随着病情进展,肝脏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当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时,肝功能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所以,不能仅仅依据肝功能是否正常来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诊断肝硬化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病史,长期的慢性肝病、酗酒等情况都可能增加肝硬化风险;影像学检查,像超声、CT等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有助于发现肝脏的结构改变;还有肝穿刺活检,这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确定是否存在肝硬化以及其程度。
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慢性肝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即便肝功能正常,也应定期体检,监测肝脏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酗酒等,有助于维护肝脏正常功能,降低肝硬化发生的风险。若发现异常,需积极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