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窦炎与鼻炎可通过疼痛部位、分泌物性状、鼻塞程度、嗅觉变化及治疗方式五项差异进行区分。
1.疼痛部位:鼻炎以鼻前庭瘙痒、喷嚏频繁为主,极少出现深部疼痛;鼻窦炎常伴眉弓、颧骨或额部钝痛,低头时加重,上列牙痛亦常见,提示窦腔黏膜充血积脓。
2.分泌物性状:鼻炎分泌物清稀如水,急性期量多,易擤出;鼻窦炎分泌物黏稠呈黄绿,可带血丝,倒流至咽部引发晨起痰多,擤出困难,气味腥臭。
3.鼻塞程度:鼻炎鼻塞呈交替性,夜间或遇冷明显,喷减充血剂可迅速缓解;鼻窦炎鼻塞持续且固定,减充血剂效果有限,常伴闭塞性鼻音及睡眠张口呼吸。
4.嗅觉变化:鼻炎因黏膜水肿短暂阻碍气流,嗅觉减退轻微且可逆;鼻窦炎脓液覆盖嗅裂或炎症直接损伤嗅神经,嗅觉下降显著,部分病例出现幻嗅或持续恶臭感。
5.治疗方式:鼻炎以抗组胺药、鼻用激素及避免变应原为主,疗程短;鼻窦炎需联合抗生素、黏液溶解剂、窦腔冲洗,慢性者可能行内镜手术开放窦口,疗程长且需影像复查。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40%-60%,减少烟酒辛辣刺激,规律冲洗鼻腔;若头痛持续、脓涕带血或视力改变,应及时复诊,按医嘱完成足量用药与影像随访,避免自行间断处理致炎症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