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风湿和痛风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急性风湿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痛风则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引起。
2. 症状表现:急性风湿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疼痛程度相对较剧烈;痛风发作时疼痛更为突然且剧烈,多在夜间发作,疼痛如刀割般难以忍受。
3. 发病部位:急性风湿常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肩、腕等关节;痛风多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足跟、膝关节等部位。
4. 实验室检查:急性风湿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常升高;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也可能升高。
5. 治疗方式:急性风湿主要采用抗生素消除链球菌感染,同时使用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痛风发作期以抗炎止痛为主,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期则需使用降尿酸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
日常需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过度劳累和损伤,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