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部脊椎处疼痛可能是姿势不良、过度劳累、外伤、脊椎退变、脊柱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姿势不良:长期弯腰、驼背或久坐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脊椎周围肌肉持续紧张,引发疼痛。应及时纠正不良姿势,定时起身活动,进行适量的伸展运动,如瑜伽中的猫牛式、山姿等,帮助放松背部肌肉,缓解疼痛。也可通过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2. 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运动,导致背部脊椎肌肉劳损,引起疼痛。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疼痛初期可冷敷,每次 15 - 20 分钟,减轻炎症反应;48 小时后热敷。还可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膏、氟比洛芬巴布膏,促进恢复。
3. 外伤:受到撞击、摔倒等外伤致使背部脊椎损伤而疼痛。若为轻度软组织损伤,可先冷敷后热敷,配合按摩缓解。若疼痛严重,可能存在骨折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康复训练。
4. 脊椎退变:随年龄增长,脊椎发生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可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牵引等。疼痛明显时,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缓解疼痛,同时可补充钙剂,减缓退变进程。
5. 脊柱炎: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引发脊柱炎导致疼痛。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正确姿势。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热疗、水疗等。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疼痛症状。
背部脊椎疼痛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度进行背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注意背部保暖,避免受寒。定期复查,若疼痛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