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腹正中疼痛可能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胆囊炎、胰腺疾病等导致。
1.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疼痛特点多为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然后缓解,具有节律性。病因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胃酸分泌过多也会加重溃疡损伤,引发疼痛。
2.十二指肠溃疡:是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性病变。疼痛规律常为空腹痛,即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主要病因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促使其发生,导致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失衡而出现溃疡疼痛。
3.胃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胃炎常因药物、酒精、应激等因素引发,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炎症刺激胃黏膜,导致上腹正中出现隐痛、胀痛等不适症状。
4.胆囊炎:胆囊发生的炎症,多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常突然发作,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能加重。
5.胰腺疾病:如胰腺炎,多由胆石症、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诱发。胰腺发生炎症时,会释放多种酶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起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出现上腹正中疼痛症状时,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部负担。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