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肿了可能是外伤、过敏、炎症感染、蚊虫叮咬、腮腺导管阻塞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 外伤:因碰撞、击打等导致脸颊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肿胀。受伤 24 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肿胀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以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24 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以能耐受为宜,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若疼痛明显,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缓解。
2. 过敏:接触化妆品、食物、花粉等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致脸颊肿。首先要远离过敏原,用清水清洗脸部。症状较轻者,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症状较重者,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分散片、依巴斯汀片等抗过敏药物治疗。
3. 炎症感染:口腔炎症如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可扩散至脸颊导致肿胀。需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漱口。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需到口腔科进行相应治疗,如根管治疗等。
4. 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释放毒素,引起脸颊局部肿胀。可局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缓解不适;若瘙痒明显,遵医嘱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5. 腮腺导管阻塞:多因涎石病等导致腮腺导管堵塞,唾液排出受阻引起脸颊肿胀。可先尝试按摩腮腺,促使唾液排出。若症状不缓解,需就医,可能需通过手术等方式取出涎石或解除阻塞。
日常要注意保持脸部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炎症发生几率。若脸颊肿胀长时间不消退或伴有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