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冗长属于先天性疾病,就诊于消化内科,是导致儿童慢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相似。在临床上,该病不仅会导致慢性便秘,还会引起腹痛、呕吐、腹胀气等症状,需要用药物来改善。那么乙状结肠冗长怎么治疗呢?
1.非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该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具体包括排便训练、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等。患者可以口服液状石蜡来促进结肠粪便的排泄,同时恢复结肠功能,但是恢复时间较长,至少需要两个月,其它治疗药物有新斯的明、维生素B1等,可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患者还要严格饮食,多吃绿色的蔬菜和粗粮,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这种病越早治疗越好,只要坚持不懈症状,可在2~4年内消失。
2.手术治疗。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果确定乙状结肠肌力明显下降,且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巨结肠根治手术、结肠大部分切除术等。患者术前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不存在禁忌症。由于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定要评估好患儿的身体条件,手术操作要十分谨慎,术后要防治各种并发症。
以上是乙状结肠冗长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这种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需结合药物、饮食调理及排便训练等来控制病情。这种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长期坚持,并定期复查。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避免焦虑和紧张,要多补充B族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平时尽量不要吃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