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后发热未必是好的现象,其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继发性感染有关。
骨折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骨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大部分脚骨折都会合并软组织损伤,并造成局部组织出血、肿胀。在骨折早期,血肿和坏死组织会被身体吸收,该类物质容易刺激免疫系统,并导致机体发热,其在临床被称为“吸收热”,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的一种,患者体温多数在38.5℃以下,可持续2~3天后缓解,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但如果是出现了高热,体温达到39℃或以上,且出现局部剧痛、肿胀、渗出等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常见于开放性骨折。这种情况并不是好现象,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处恢复,也有发展为败血症的可能性。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需强调的是,吸收热虽然属于生理现象,但也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可通过多喝温水、温水擦拭身体等方式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维持在38.5℃或更高,可考虑给予非甾体解热镇痛类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