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赤一般指小便短赤,小便每次量少,颜色深黄或发红,可能是心火炽盛证、膀胱湿热证、肾阴虚证、胃肠实热证、肝胆湿热证等情况导致的,需要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1.心火炽盛证:患者湿热蕴于体内,会随着经络引动心火,若心火下注,会移入小肠、膀胱,而火热会使津液被灼伤,所以容易出现小便短赤的现象,一般还会有头晕耳鸣、面赤心烦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等清热泻火的药物进行治疗。
2.膀胱湿热证:湿热在膀胱处蕴结,可能会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并且湿热也能灼伤位于膀胱处的津液,通常还会存在尿道灼热、排尿疼痛等现象,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清热通淋胶囊、尿清舒颗粒等有利水通淋效果的药物来控制病情。
3.肾阴虚证:此类患者肾脏中存在津液不足的现象,会影响阴阳平衡,容易有体内阳热偏亢的现象,部分患者还存在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阴补肾的药物进行治疗。
4.胃肠实热证:胃肠实热患者若胃部的内火转移到膀胱中,也可能会使膀胱中的阴液被蒸腾,所以也容易出现该现象,还可能有腹痛、大便黏溏等不适症状,此时能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清胃散、大承气汤等清胃凉血的中药方剂缓解异常症状。
5.肝胆湿热证:湿热在肝胆中蕴积后,会影响肝胆功能,湿热也容易入侵膀胱,形成小便短赤,一般还会有恶心、腹胀等异常症状,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茵栀黄颗粒、龙胆泻肝丸等清肝胆、利湿热的药物进行干预。
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但是若用药治疗一段时间后,体内症状没有好转,还需要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