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耳炎这三个字大家并不陌生,有的患者不光会听到嗡嗡声和水流动的声音,还会感到一阵阵的耳痛。时间长了,耳内开始化脓流水,甚至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失聪和脑膜炎。中耳炎这种耳部疾病虽然很常见,但病情容易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准确的措施,对症下药。
艾灸是比较有效的治理中耳炎的方法,可以通过五个穴位来控制中耳炎症 。
第一,是耳门穴。
耳门穴在人头部侧面的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在微张口的时候取穴。它在听宫穴的稍微上方。功效是能够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缓解耳鸣,耳聋,以及眩晕的症状。
第二,是听宫穴。
在面部,耳屏前面,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呈凹陷的地方取穴。患者应该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姿势来取穴。功效是能够聪耳开窍,宣耳窍,宁神志。
第三,是听会穴。
在耳屏切迹的前面,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候有凹陷的地方取穴。患者应该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姿势来取穴。功效是能够清降寒浊。
第四,是翳风穴。
它在颈部,耳垂的后面耳朵根部,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翳风穴的主要功效是能够聪耳通窍,散内泄热,缓解因耳痛引起的头重脚轻之感。
第五,是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面大约3寸,距离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取穴。足三里穴主要的功效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缓解人因耳鸣引起的烦躁之感。
了解了艾灸穴位之后,我们还要注意一些有关艾灸的小常识。比如女性选择艾灸时,一定要避开月经期。艾灸后不要立刻开始吃水果,也不要喝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在半小时内是不能用凉水洗手的,而且洗澡也要等到两个小时之后进行。所以如果想要艾灸的话,最好选择下午。知道了这五个穴位,定期艾灸,相信中耳炎不久就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