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一般指寒邪,寒邪侵袭人体后,根据其侵袭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会引起多种病症,常见的主要有寒邪内阻证、寒邪内积证、寒邪直中证、寒邪犯胃证、寒邪凝固证等,具体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寒邪内阻证:寒邪内阻证多因感受寒邪风寒外邪,侵入腹中或过食生冷,损伤中阳,寒邪伤胃导致的,临床表现为腹部暴痛、得热痛减、遇冷痛甚、小便清利、大便溏薄等。治法宜温中散寒,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良附丸、大黄附子汤等加减治疗,也可以采用针灸治疗,通常取中脘穴、足三里、公孙、合谷、神阙等穴位,可以由医生艾灸或针刺10~15分钟,同时,也要注意饮食,避免饮用冷水,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品,如梨、雪糕等。
2.寒邪内积证:寒邪内积证与外感寒邪、食用生冷食物等有关,会使寒积留滞于中,导致气机阻滞,疼痛多突然发作,部位可在脘腹部的任何一处,通常伴有四肢厥冷、尿清便溏、喜热饮等症状。建议做好保暖,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减衣物,避免身体受寒,该病治法宜温中扶阳,散寒止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萸六均汤、丁附理中汤等加减治疗,也可取中脘穴、神阙、关元、足三里、公孙等穴位,由医生进行艾灸或针刺。
3.寒邪直中证:外寒侵入腹中、寒邪侵入足厥阴肝经、阳虚生内寒凝注不运等,都会导致气机阻滞,从而引起寒邪直中证。临床表现为腹痛急暴、呕吐泄泻、口淡不渴等,一般痛在脐上或脐周、拒按、得温痛减、遇冷更甚。该病的治法通常为温中散寒,可遵医嘱使用大建中汤、回阳救急汤等加减治疗,病发后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居住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加强体育运动,可选择打太极拳、跑步等方式增强体质,对病情恢复有利。
4.寒邪犯胃证:寒邪侵袭胃脘,导致胃失和降,就会引起寒邪犯胃证,常见症状为胃脘冷痛、痛势急迫、呕吐清水、恶寒肢冷等。建议调整日常饮食,不要吃寒凉和生冷的食物,如雪糕、西瓜、虾蟹等,可适当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韭菜、桂圆、荔枝等,同时可以按医生意见使用良附丸、丁香理中汤加减治疗。
5.寒邪凝固证:身体元阳不振,再为风寒所袭,寒邪凝固,阳气不得宣通,气血不得营运,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就会引起寒邪凝固证,出现肌肤面色黄白或青紫、全身欠温、手足冰凉而硬、不能屈伸等情况。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温开水,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可咨询医生后,使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等药物治疗。
建议听从医生意见进行治疗,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居住环境舒适,坚持进行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