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属于中医的症状,主要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胃火旺盛,主要症状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烦热、口渴、牙疼、面赤等。给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很多人都患有胃火,但是不清楚该如何消祛它。其实中医自古以来对于祛胃火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中医按摩穴位下胃火的方法。
首先解答一下为什么用中医的穴位按摩可以祛胃火。胃火旺盛与精神压力过大和饮食不节制有关,按摩刺激相应的胃经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祛除体内的火气,并且很少出现副作用。
按摩这三个穴位可以祛胃火。
1.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内庭穴位于足背,在第2、第3趾间,平时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2.劳宫穴。劳宫穴的位置在手掌心的第2.3个掌骨之间,偏于第3个掌骨,握拳后中指的指尖在掌心的地方,这个穴位属于心包经,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可以治疗因为内热引起的口臭、口疮等。
3.解溪穴。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穴性属火,位置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经常按摩刺激解溪穴能清降上攻之胃火,热退毒消,从而起到清利口咽、消肿止痛的作用。
以上内容介绍的内庭穴、劳宫穴和解溪穴都是与胃经和心经相连的穴位,经常按摩有很好的下胃火功效,除此之外,还有太迎穴、颊车穴等也是不错的下胃火的穴位。关键在于长期坚持,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就能轻松降胃火了。